

为什么每天我们都喊着要进步,但是生活和事业却没有多少改变?
为什么你会在一个事情上跌倒N多次?
为什么一辈子都在学习说话,但是仍然不会说话?
为什么做了N多项目,工作了N多年,但也没有多大的成就?
人生跌宕沉浮,可有几多幡然醒悟?
游戏老鸟都知道在竞技类游戏中,通常不是自己和团队技术水平高就能够获得冠军,而是我们比对手及对手团队犯的错误更少,那么在比赛中你要跌倒多少次才能拿到冠军呢?
我们一辈子做得最多的事就是说话、走路和睡觉,如果说熟能生巧的话,为什么有的人五、六十岁了,一开口还是伤人,并且还会为自己找个很好的借口:“哎呀,我这个人说话有点直”!
我想起家族里有一位长辈,真可谓是一戾误终身,那位长辈一直脾气比较急躁,因为脾气急躁的原因,口无遮拦,遇事粗略,在单位上提升干部的时候没有能够上去;也是因为脾气急躁的原因,和爱人的关系处理的非常不好。有亲戚问过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总是说:喔,不好意思,我脾气不好。
在大学里,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些准备考研的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旁边大都有一个本子,简易地画满了各自只有他/她认识的图案、文字,记录着在日常考试中或准备考研过程中曾经做过、考过的各种错题,厚厚的一本,看上去沉甸甸的。有同学告诉我,考试前他也不打算再去背点什么了,就把自己的错题本拿出来,看看自己还会不会做错就可以了。只要保证错题本上一半的错题会做,不会再做错,就可以妥妥上岸了。我问了下要是错题全部都会做了呢?那同学笑了笑:“全部都会的话,清华、北大任我行。”
考试有错题本,通过错题本,发现我们的问题,逐一进行解惑、纠错并改正。我们人生是否也一样有一个错题本呢?你是否感觉到有这样的可能性:会不会是我们在行进的道路上总是输出了错误的答案而导致我们的人生一直未有改变?!
我和该同学沟通了如何整理他的错题,他介绍主要按照以下五步来做的:
1)核对答案
2) 回顾做题过程
3) 找到错题原因
4) 规避错题方法
5) 总结教训,举一反三。
刚一听完,我感到非常吃惊!这位同学项目管理方法运用的相当熟悉啊,这方法是我工作了N多年才刚刚摸进了门槛的,我觉得我们的人生参照错题本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核对目标和结果
2)回顾说话、做事的过程
3)找出错误的环节,分析错误的原因
4)找出消灭错误的方法
5)思考这些东西可以应用到哪些场景
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首先可以避免犯重复的错误,其次可以提炼我们说话和做事的技巧,还可以找出问题的真正所在,分析出犯错的根源在哪里,得到持续不断的改进,最终实现自己开挂的人生。
同事推荐看的余世维博士的《赢在执行》一书中有句话: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不是看你的管理水平有多高,关键是看你犯的错误是不是比别人少?充分的说明了企业的低错误率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优势,降低不必要的损失,赢得应该获取的利益,降低错误率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犯重复同样的错误。
那在现实中,我们重复的错误是不是一犯再犯呢?在最重视的网络安全方面,我们犯的错误其实90%以上都是重复的。马虎大意、不仔细、不认真、不严格执行流程规范等,这几个词几乎在所有事故中不断重现,为什么我们一直在重复犯错呢?回头看看我们各个产品线输出的回溯报告就知道原因了,只是我们很少有人再回头去看那些报告,追根求源的事就做得更少了。
我们通过不断宣讲对员工进行了网络安全意识的灌输,员工坐得端端正正的听产品经理讲,听安全主管讲,看上去还不时记下笔记。最后我们拍个照,合个影,输出个会议纪要,考个试,大家一团和谐,愉快的结束了本次安全意识的学习。一看时间,讲了一上午,正好该吃饭了,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地下楼去吃饭,这个就算学习完了。但是真正能起的效果呢?我们的管理者去检查过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时员工做的笔记了吗?如果记了的拿过来看看吧,上面画娃娃、描线段、随意练字体、断断续续、残缺不全的笔记不在少数。如果不是安排了要写会议纪要或者心得感想的话,员工还会看自己在会议、培训上记录的笔记吗?那现在各位管理者觉得员工真正靠大脑记住并理解你宣讲的内容了吗?
开会、培训,倾向于最好带一个录音笔,手拿笔在纸面笔记本上记录框架内容,事后用录音笔的语言内容补充框架。充分地理解那些优秀演讲者的思维和讲解采用的各种方法技巧,从而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通过不断的这些动作,我们会从这个过程中,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做笔记最大的好处是提炼,提炼出来的东西是可以放到其他场景去应用的。
我们如果做到了这些,那我们比那些只使用自己大脑,每次遇到事情用心算,算完后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要注意的人,我们的差错率会更低,改正错误的效果会更好,基本上做一次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错误出现在你的人生和工作当中了。它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炼出一个比较精髓的思维,以便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去应用。如果不去梳理、总结、复盘的话,你永远不能提高自己。还有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因为仅仅靠大脑,实际上就是懒惰思想作祟,我们的大脑会偷懒地把问题的根源归结到一个最简单的因素上,然后它就短路宕机了,无法进行长线和透彻的分析。如果用笔或者纸面化动作会将情绪化的影响降低到最低,使得我们分析出的原因显得更加客观、理智和深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它会让你全面、真实、充分地记录下你的所得、所学、所想,回头还可以温故而知新,同时也刻录下你人生道路上一步一步的足迹。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降低我们的错误率,避免出现重复错误,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做得比别人更好!